周易与預測学
易经人们早已熟悉了,易经的用途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卜筮,其二是法,其三是义理。本篇易经的法。
易经方面的用途,在现代被称为預測学,已得到社會的认可并得以应用。易经在預測方面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形象式,一种是逻辑式。现代研究的和应用的是逻辑式。而对第YI种形象式的預測方法却未能开发。
易经在功法上的应用,仅仅局限在炼丹上,但对于至关重要的摩尼功法,也未能开发。
至于义理上的应用和注释,不亚于佛经。易学中大量的书刊是偏重在义理的研究上,以至掩盖了易的更有价值的卜筮和法。在这点上和佛经一样,大量的经典掩盖了经中的法和真谛。
易的显意是預測,易的密意是法。而义理,是后人对易的发挥。易在預測应用上,原始是使用形象式,周易之后,大量应用逻辑式。这两种形式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后天意识,思维能力的进化,一方面反映了先天能的退化和丧失。
原始易的預測应用是配合人的天眼能使用的,每当确定卦爻之后,在人的天眼里就会出现所要问的事的图象,图象在不断变化,展现了过去、和未来。
古人为了,因为具有天眼能的人越来越少,不得不用文字把图象的内容记录下来,经过文字整理之后,附在卦和爻变的后面,就是如今人们看到的卦爻词。
失去天眼的人应用这种卦爻词的含意、象征,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預測事物的变化,这就是逻辑式預測。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重性,科學的发展人体能的退化。人们制造飞机,是因为丧失了飞行的能。制造运载工具是因为丧失了神足能和搬运能。
对人体特异能的开发,将有利于开发易学的形象預測之应用。
另一个问题是,若采用天眼断卦,就礼神,否则得不到图像。古代礼神是因为,只有相应了,才能得到图像。以后的天眼丧失了,看不到图像了,只能看到礼神的形式,久而久之,就不明白为非要礼神了,故称之为迷信。
人们习惯于用两个词汇来对事物的理解,对自己明白而对方不明白,称之为愚昧。对自己不明白的而对方明白,称之为迷信。现代人不了解远古人,太古人,故称自己的祖先是愚昧加迷信。
人体特异能的开发,其意义并不在于现有这一代人能表现出多少能。它的意义在于使后代,一代一代的恢复史前人的本能。故而人体特异能的开发,应是现代优生学的重要。
易有如此之大的能,足见八卦的汇集、易卦的排列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并非是常人,普通所能研制成的。
易是太古时代的天人编制的,在天人准备回归时,传给了她们那些回不去的后代。只要把卦断出来,离去的天人就会在其天眼中打出相应的图象。这就是易的最根本的用途。
易中所载的法,就是留给后代用的回归之法。易的原始用途就这两种,既简单又明了。后人对易做了大量的注解,论述,但偏偏没在这两个根本用途上做深入的研究。
光开发出伟大没有用,开发出它的真正应用价值。佛经也是如此,多并不表示伟大,多反而是罗嗦,价值并不在于用嘴绕来绕去,越绕越觉得自己有理,有本事。价值在于,到底对有应用价值。道门的众多经亦是如此。
易经的第YI卦是天卦,第贰卦是地卦,本文重点是这天地二卦中所孕藏的法。
连山古易的第YI卦是艮卦,第贰卦是兑卦。归藏古易的第YI卦是坤卦,第贰卦是干卦。三种易中首卦次卦的变化着社會的变迁。
第九篇日月经第七十四集摩尼法
易经为称之为易,几来争论不休。本文不在于评论何种说法为对,易经传中有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图。
易有两种解,其一是,字头为日表宙心,表生命的本源。字尾为月,表性,表从宙心飘移出来的精灵,即生命光音色能量体,表人体中的摩尼珠,表炼时,天目出现的西天月。
另一解是,日表宙心,生命。勿表金乌,即玄天女神。
凡离开这两解的一切解,均属后人的发挥和弘扬。心是好的,但满拧。
在第七篇已经涉及了易中的法,易中的法又称日月神,分称则为九阴和九阳。合称又为明,明即摩尼珠,故亦称为摩尼。
这套法含在天地卦中,在其它组卦中另含别的法,如水火卦中含的是丹。道门法皆取自水火卦,本丛集不论述。
之所以论述天地卦中的日月神,是因为其与古印度瑜伽完全一样,而佛门密均
首先谈一下天地卦与人体的生命及理结构。一人在打坐,头上是个单干卦,表天,表宙心,表人体中脉之天轮,即天门。人体的最下端是并列的天卦与地卦的初爻,表海轮。二爻在丹田下面,表水轮。三爻在丹田位,表日轮。四爻在心口膻中穴,表火轮。五爻在喉部,表风轮,六爻在天目位,表月轮。人坐在地上,是个单坤卦。如此构成天、地、人三才。人体内部的两个并列的天地卦,表六和合。
下面接第六篇论述九阴法及九阳法。
行期的第三阶段,进入了天地大卦的三爻期。
天卦九三,君子终日干,夕惕若,厉,无咎。终日干行事也。
君子指修行者,终日干即一天到晚处于态,打紧练。甚至在夜晚也处于态,即夕惕若。尽管炼的过度一些,即厉,也无妨。
那么,九阴的态是呢男子应表现为能放下一切,放下争、斗之心。女子表现应为冷面,冷清。
终日干行事也,行事呢卦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卦中的干在这里是发射的,终日干,意为把海轮的能量往上调,潜龙往上冲,把中脉的通道开通。
含章,即含而不发,箭在拉满不发为含章,意为也可把能量在日轮蓄而不发。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即也可以把此能量向上调以从王事。在天卦中,终日干行事也,行何事,是行王事。王是谁么王的事是什么呢王事,知光大也。所谓王事,就是出光,在眉轮修出摩尼珠,秋月,大光明。
如果读者心细,就会看出天卦、地卦的微细差别。天卦属纯阳天德之卦,是属纯天德,不顾及地德,即地道。所属地道即人道,地道是后代。故地卦首先提出含章,含而不发,即先不急于向上冲发以行天德、天道。那么,含而不发干以用于繁衍后代以尽地德。尽完地德你再向上冲发,去行你的天德。
故王事在这里用个“或”字,放在第贰位。用现代语解,就是,你还是凡人,属地道,而不是属天道,要先安排好,再去行你的天道,即炼。
但地卦又讲了,如果不行地道,结果会是无成,但有终。即,人世上的事将一无所成,失去一切,但天道的事,会有终结。
这里可以看出易的基本原则,是地从天。地道给天道让路。地卦讲,若从王事,虽会失去地道,但可获得天道。
地卦进一步讲,含章并不是不发,而是待时机成熟而发,所谓时机成熟,包含两个,一是蓄足一下能量,二是略微安排一下,尽点地德。
地卦讲了,吾从王事的重要性,是为了修出光来。也,虽地道无成,但天道是会有终。有终即修出去了。
但在三爻期,到如此并不算讲完,且看天卦三爻变
:天泽履,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这里有三层,即一只眼,也能看,一条腿也能行。二是,如踩老虎尾巴,能吃人,是凶事。三,武人即大将,行使王权,夺了王权。
这段卦词是说:含章,即含能量田是件有凶的事,一方面是会使神识过盛而夺取大灵权,武人即神识,后天意识。大君即大灵。武人当政就要行地道而弃天道。一味行地道,忙于繁衍后代,是会如虎吃人。另一方面,含章田久久不发,在修行上称之为修命不修性,犹如一只眼、一条腿行事,会偏的,而不是中道行。下面进一步:
眇能视,不足以有明。即,一只眼看东西,修命而不修性,是出不来摩尼珠光明的。跛能履,不足以履行。即,一条腿修行是修不出去的。咥人之凶,位不当也。咥人是指行繁衍的事,位不当,是指把地道摆在天道前面去了。武人为大君,志刚也。即神识当权,会体现后天意志,而修行下去了。
那么,修行者应如何办呢
,天地否。天地否的卦象是,大灵要往上修,但武人即神识要行地道。六三爻辞曰:包羞,位不当也。即,修行者应主动控制神识,显意识应忍辱固位,尸位素食,无所作为,应谦谨,包羞而行。不要位不当而误了修性修天道的大事。
地卦三爻变,劳谦,君子有终,吉。
即,如果修行者能坚持劳,同时,能控制住神识意识,则修行会有终而吉。即转凶为吉。在易中,凶表示无成,吉表示有成,有终。
地卦三爻变,上一爻变
为地山卦象,含有内止,内限的意思,即内控。而此变2为地天泰。卦象为,神识与大灵能够统一相合了。爻辞曰:无平不坡,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告诉修行者,修行之路是不平坦的,是会有反复的,这是正常的,不必懊恼不安。只要艰贞,反复几次也是无妨的。但上行的意志坚定,不要体恤武人孚,上行会获取生命光子的能量供养,是有天福的。
综合上述这组三爻辞,是告诉修行者,不可一味只在丹田上用,一味修命而不修性。若不把精能、气能、神能转化为光能,则,在大灵走时,将一无。大灵只能带走生命之光,余者全会抛下。神识、元神即武人控制能量是没有用的,大灵才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