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算命书籍

2020-11-12 11:13|分类:八字算命

易经算命书籍,易经

易经到底是一部样的书呢!对于易经的理解与定位,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各有。

哲学家说易经是一部哲学书;

军事家说易经思想中有兵法;

家说易经含有医理。

按孔子的说法:易经广大悉备,包含万物,其上讲天文,下说地理,中谈人事。其自成书以来就有学者奉为圭臬并加以研究;包括春秋时期的孔子,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弼,唐代的陆德明、孔颖达,宋代的邵康节、程颐、朱熹等等。由于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的易学,导致易经出现了不同的学派。

清代纪晓岚根据自己对易学源流的梳理和总结,在四库全书中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

纪晓岚

两派指象数派、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

六宗实际上可归属于两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归属于象数派,老庄、儒理、史事三宗归属于义理派。象数派通俗的来讲就是自然科學,也就是俗称的“預測学”,它能推算过去,分析,預測未来。义理派通俗的来讲就是哲学,它阐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心的关系,讲述的是人生哲理。

象数派兴于西汉时期,西汉时期易经与五行干支运气思想结合,与家合流。出现了孟喜、焦延寿、京房等一批著名的注重象数的易学家,他们以卦气占验说易,包括纳甲、飞伏、世应等法,为汉代象数易主流。

东汉郑玄以“爻辰说”解释,将十二地支纳入到易经的爻,以“五行说”解释筮法,说易以象数为主,对后世影响。

郑玄

汉代以象数解易的另一大家是魏伯阳,其周易参同契以爻象论道家丹鼎之术,开启后世道家易先河,深契易经象数原首。

至北宋时期,象数易学又迎来一波高峰,邵康节“图书易学”,以“河图洛书”来解读易学,使易学出现了新面貌。河图洛书以十九个数字表示四象五行,包括时间时序、空间方位及水、火、木、金、土五行,其代表作为皇極经世。

义理派源于孔子,成于魏晋弼。王弼上承易传以言义理,揉合了孔子之言与老庄之义,专明人事,注重形而上之道,轻视形而下之器,主张得意忘象,得象忘言,其主张得到同时代很多人的认同,影响及于隋唐。

隋唐佛教大盛,学者崇尚虚无寂灭之教,易经王弼注以玄经,思想与之相应,自受重视欢迎。宋代义理易学首推程颐易传,程颐以儒家思想解易,借易建构理本论体系,其义理为:随时变易以从“道”,“道”就是卦象和物象变化法则,进而论述顺从天理、安义顺命、进德修业的人生哲学。

朱熹综合象数义理,发展了理本论体系,以太極变化之理自然社會的与变化及社會的形式,把“理”看成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总则,将易学之“理”转变为理学之“理”,将易学论体系转变为理本论体系。

易经算命书籍

南宋的杨以史实去考证和解释易经的卦爻辞,着有以史证易,是为史实宗。

宋时易学两派已出现合流、互补。

南宋朱熹作周易本义,在程传义理价值之外,特别强调象数的根本意义,说“易本是卜筮之书,程先生只说得一理”。朱熹认为“先见象数,方说得理,不然事无实证,则虚理易差,然义理象数一以贯之,乃为尽善。”这是持平之论。朱熹又作周易参同契考异,重视道家易的价值,识见自是高人。

清代李光地奉敕撰修之周易折中一书。其卷首凡例主张“言义理、言象数,但折中于朱子可矣”。其纲领三篇,结论也是“义理象数,一以贯之,乃为尽善”。此书虽偏重义理,但主张理数一体,态度是公允的。

从本质上看,象数与义理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两者兼顾才是正理。

精心推荐

老师微信: YUAE533C 去微信
点击“微信号”复制后,去微信按钮添加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