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是冬季选择,在学方面也有道理。在每年1月5日或6日小寒开始后如何进补,不同体质的人小寒进补原则有哪些的误区又是什么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小寒进补注意事项
不同体质的人小寒进补原则
身体虚弱的人,冬季尤其要注意进补,并不是每个人的进补策略都是一样的,而是要根据不同体质的人,来进行灵活的调整。体质虚弱的人,一般分为四类。
1、阴虚者冬季进补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中成药;也可服用哈士蟆油以精、润肺养阴;或食用海参,对虚弱劳损、精血亏耗等症。
2、阳虚冬天怕冷者,进补宜选择具有阳作用且温而不燥的助阳之品。可选用鹿茸片、参茸片、参茸补膏等;也可选用鹿茸血片或粉片,每次0.5克,隔水炖服。除服滋补药外,还可吃些狗肉、羊肉、牛骨髓等具有补气助阳,增加防寒作用的食物,这些都是补阳,在冬季里可经常食用。
3、血虚不足常有头昏眼花者,可选服有作用的阿胶浆、四物饮、参杞补膏、补气养血膏等中成药。同时可常食动物血、禽蛋、禽肉等进行食补。
4、气虚不足常体倦无力、动则气喘者,可选用有健脾益肺,静心作用的人参、红参、生晒参等。方法:将参切碎,红参在火上烘软后切片,每日3-4克,放入小瓷碗内,加入半碗水,少量糖,隔水蒸炖,每天服1-2次。也可适量饮些豆浆、牛奶;还可炖红枣、桂圆、蹄膀、精肉等服食。
小寒进补的误区
第YI,冬季进补应“因证用补”。证有虚实、表里寒热。证不同,进补也应不同。寒证,热性食材就是补;热证,寒性食材就是补;阴虚当用补阴的食材或;阳虚当用补阳的食材或。只有因证用补,才能发挥进补的作用,因此,进补要在具有执业资格的师和中药师指导下,因证用补。
第贰,冬季进补应“因人而补”。因人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禀赋不同,进补时也应有所差异。寒症的人或阳气不足者,忌吃寒凉性食品;热症或阴虚之人,忌吃温热性食品。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进补中应注意的。
第三,冬季进补应“因地而补”。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方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进补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但是,无论是采用食补、药膳、药酒和膏方补中的哪一种,都要注意因证用补、因人而补及因地而补。凡内热重、肝火旺的病人或体虚者,有高血压病而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或经常有出血倾向,有口疮及大结者,不宜进食红参、鹿茸及热力较强的补品。有些人体内有较重的湿热、积滞、痰浊时,不能骤然进补,应当先服几贴“开路”中药,清理一下,然后再进补。总之,进补要务必注意针对性,这样服用补食、补膏、补酒,才能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
小寒进补禁忌
1、服用人参进补时,忌食萝卜,以免影响人参的进补作用。
2、凡有感冒发热、不思饮食、、呕吐腹泻等病症,都应暂停服用任何滋补品,待病愈后再进补。
3、进补时忌进食过于甘腻的食物,忌过食生冷食品,以免妨碍对补药、补品的吸收。
4、生命在于运动,人们不能光靠滋补品来维持身体的健康,还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劳动,方能最终获得健康。
可见,不同的人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四类“虚人”冬季如何进补,还要根据的体质来进行进补,当然,如果对自己的体质不够了解,到正规去检查一下,在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进补,切不可盲目的大补,以免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