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雪顿节

2021-06-09 04:10|分类:其它风水

“雪顿节”的时间是在藏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一日,又称之为是“酸奶节,晒佛节,藏戏节”。那么您知道关于藏族的雪顿节来历吗,藏族的雪顿节举办意义又是什么快来看看文章吧!

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

晒佛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日期各地不尽相同。

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2006年5月,西藏自治区申报的雪顿节经列入第YI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族的雪顿节来历

藏戏节又名雪顿节,是西藏藏族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吃”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说是吃酸奶子节日。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小虫,待六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

后来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也有人叫它藏戏节。这个节日不仅拉萨有,在日喀则叫“色木钦波”,时间要晚于拉萨,规模要小于拉萨。雪顿节在十七世纪以前是一种纯宗教的节日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每年的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准外出活动,以免踏小虫,他们在寺庙里要行三事:即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到藏历七月一日开禁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这时农牧民要拿出准备好的酸奶子敬献。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藏族的雪顿节举办意义

200年来,拉萨出现了哲蚌雪顿、布达拉雪顿和罗布林卡雪顿并存的局面,其中以罗布林卡为中心。雪顿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是藏族文化传承绵延的表现形式,过好这一节日对发挥藏族保持民族文化性、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意义。

随着历史的演变,如今雪顿节已经成为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盛会。纪念建桥先辈和七位能歌善舞的藏戏起源的姑娘。

藏族的雪顿节节日过程

藏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一日

举行“谐泼”,相当于今天的接见和开幕仪式,就是各团体朝拜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哲蚌寺,并向达赖喇嘛致意。六月二十九日清晨,由扎西雪巴第YI、迥巴第贰,下边按江嘎尔、香巴、觉木隆、塔荣、伦珠岗、朗则娃、宾顿巴、若捏嘎、希荣仲孜、贡布卓巴排列顺序,一个个团体相继到布达拉宫左右相对的两个大门口演出“谐泼”,即表演各团体的传统开场仪式。据说开始时第YI是宾顿巴,因为它是唐东杰布创建的戏班,也因为它是倡导举行雪顿节的五世达赖家乡琼结的戏班子。还据说居第贰的本来是觉木隆,后因它戏演得好,人欢迎,所以放到蓝面具班子的去压阵。然后十二个团体一起到布达拉宫白宫顶德阳厦大平台上去集体上演,但各演各的“谐泼”。孜恰官员或派人在此查点各团体到场人员,实际上也就是各戏班子向孜恰勒空报到。报到完毕,又到罗布林卡东大门口,也由一个个团体相继表演“谐泼”。这一规定,据说是1951年春十四世达赖亲政后新作出的。之后,戏班子悉数进人罗布林卡,在露天戏台上给端坐于观戏楼上的达赖喇嘛表演“谐泼”,实际上是觐见达赖喇嘛。为此,达赖的侍从官要给各团体的唐东杰布塑像或唐卡像献上阿细或朗翠哈达。当晚,这些团体多数返回哲蚌寺。

藏历六月三十日

举行传统的“哲蚌雪顿”。这一天正是哲蚌寺举行浴佛节的日子。

其时,要把几十丈高大的锦缎绣绘佛像大唐卡,由几百个青壮年喇嘛一字长蛇阵地抬着,宗教乐队为之伴奏着,抬到寺院西北边的陡斜的后山崖上自上而下地铺挂开,供数以的僧俗群众瞻仰礼拜。同时,这一天也是哲蚌寺维持政教活动正常秩序的铁棒喇嘛“格贵”每年换任的日子。十二个团体按早先在哲蚌寺举办雪顿节的传统作法,一个个相继在大唐卡像前和扎西康莎两地演一下“谐泼”,然后到噶丹颇章院子里,举行“哲蚌雪顿”正戏剧目一天的演出。后来变成到哲蚌寺内管理自己这个团体的康村(僧院),如木隆到桑洛康村,迦巴因很晚参加雪顿节,就到哲蚌寺前的乃琼护法神庙,给喇嘛们演出一段规定献演的剧目正戏。如六个白面具的团体一般都演诺桑王子片断,尼木的塔荣、伦珠岗,因在50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派,所以他们就演朗莎雯蚌片断,或文成公主片断。觉木隆演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三个轮流在雪顿节上演的剧目片断。江嘎尔演诺桑王子片断,迎巴演顿月顿珠片断,香巴演文成公主和智美更登两个轮换上演的剧目片断。这天中午,寺院要招待演员们吃酸奶白糖米饭。当天晚上,各团体也都住在哲蚌寺有关康村里。康村里喇嘛也要招待自己的藏戏团体。

藏历七月一日

与六月二十九日一样,各团体相继到和罗布林卡规定的地方朝拜跑演一遍“谐泼”仪式。后来也有改变成由12个团体在罗布林卡露天戏台上进行联合布达拉宫演出,实际上就是正式的开幕仪式。

藏历七月二日

孜恰勒空在罗布林卡为四大蓝面具藏剧团体于露天戏台上给达赖喇嘛献演作好全部准备,噶厦僧俗官员和活佛等围绕露无戏台或在罗布林卡内选地搭起帐篷和围幔,摆放地毯、卡垫、食物饮料和娱乐用具等,准备看戏、玩乐和朝拜达赖喇嘛。这天开始由四大蓝面具派戏班轮流作正式献演。

藏历七月三日至六日

规定由迥巴、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露天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被规定的传统剧目整本戏,迎巴演顿月顿珠,江嘎尔演诺桑王子,香巴演文成公主或智美更登,觉木隆演卓娃桑姆或苏吉尼玛或白玛文巴。这,实际上是雪顿节藏戏演出的最中心活动。原先的露天戏台是个面积不大、也比较低的土台,后在50年代十四世达赖时将其扩建成此样子,面积很大,整个戏台也加高了一些,上面铺了石板。露无戏台直接靠着达赖喇嘛观戏楼阁下的大门,观戏楼阁是个两层的装饰的藏式金顶的建筑,达赖喇嘛和他的经师就坐在两层楼阁上的大窗台口观看演出,西藏地方的全体官员和其他活佛等,都一字排开,坐在露天戏台的南、北两个边沿。露无戏台的东边是广大僧俗群众席地而坐看戏的地方。演出结束后,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当场要给这几个团体比较丰厚的赏赐。因为木隆藏戏在艺术上发展得最完备成熟,演得也最生动活泼、多彩,获得达赖喇嘛和各阶层观众格外的赏识,所以有时就让这个团体连演两整天,加演一个传统整本戏。

藏历七月七日

扎西雪巴是这一早期白面具派藏戏影响的团体,接着在罗布林卡露戏台上举行一天的演出活动仪式。演一段诺桑王子正戏片断,表演白面具派的开场仪式“甲鲁温巴”和“扎西”结束仪式,表示“扎西丹增”,即对雪顿节的中心活动圆满结束,进行欢庆祝福,祈赐吉祥。

藏历七月八日至十五日

各团体纷纷去拉萨城区各处演出,叫“拉萨雪顿”。按规定,这之前在罗布林卡内的藏戏演出,女演员是不准出场的,女角也由男演员戴面具或化妆来扮演。而这一段演出,一般都是拉萨城区的各、寺庙、官员和家请自己喜欢的团体去进行的,各团体的女演员也可以同男演员一起出场表演。在这些地方,藏戏队不仅演规定的剧目,而且还能演其他剧目。

藏历七月十六日以后

觉木隆藏戏队可去拉萨城区以外的地方演出,外地个别团体也有被邀去城外郊区演出的,但一般都开始纷纷回到本地区去。如江嘎尔、迥巴、香巴三个团体首先回日喀则,参加扎什伦布寺的“色莫钦波”宗教艺术节,给班禅大師和堪厅僧俗官员及群众献演各自的藏戏。然后再回到各自的家乡,给头人和寺庙及群众进行汇报演出。再如扎西雪巴在罗布林卡演出结束后,还要到拉萨西郊冬嘎和贡德林寺各演出一天,然后回山南赶在开始收割前,给凯墨溪卡头人和扎西曲德寺高僧,以及家乡的僧俗群众演戏。

藏历八月一日开始

色拉寺要过“色拉恰秀”节,觉木隆要去演藏戏,叫“色拉雪顿”。

藏族的雪顿节

精心推荐

老师微信: YUAE533C 去微信
点击“微信号”复制后,去微信按钮添加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