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生两仪”,体现了数可分的思想。从太極图上看,两仪(黑白两鱼)的面积相等,两个对和图的面积正好为大圆(太極)面积的一半。
“两仪生四象”,老阳(阳阳),老阴(阴阴),少阳(),少阴(阳阴);
四象可用坐标图象表示,各象的正负完全X、Y轴的fu号。
“四象生八卦”,八卦体现了排列组合思想,这种排列是圆满的。
八卦以两个爻(--或--)三叠成一个卦,恰好可以组合成八卦,而且只能组成八卦,这不仅和代数的排列原理和方法相一致(其排列运式:2的三次方为8),也正和立体几何学把空间三个轴(XYZ)分成八个卦限,用三个轴的正负fu号来表示立体坐标上的一个点相。
由八卦与立体坐标卦限的对应图可见,卦所表示的实际上就是空中的一个特体--抽象的点,所不同的只是表达fu号的差别,即数学是用+++,--―等fu号,而八卦是用爻表示罢了。
古人为什么只用三个爻而不用两个或四个爻组成一个卦呢学可知,空间的一个点即物体的抽象,是由三维坐标构成的,而一个粒子也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这就说明了八卦以三爻成卦是有其科學根据的。
世间万物都受五行生克制化,人也不例外,故黄帝内经有:“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就是说,五行生克是主宰万物生化之权的,
周易.系辞有:“原始及终,故知生说。交合,物之始,分离,物之终,合则生,离则。现代也认识到,人之所以生病,以至亡,或发生其它伤事,凶灾之事,都是五行生克制化在起决定的作用,八卦就是根据五行生克变化的规律,預測人的疾病和人亡的时间。
是一个大天体,人是一个小天体,小天体和大天体一样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不过它的运动是受大天体的影响而进行的,咸卦把大天体对小天体的影响总结为:“天地二气相感”。大量的历史事实也证明:这种天人感应是存在的。
一、二进制数
如果把八经卦用二进制数来表示,阳画为1,阴爻为0,依据下图中的原则,
则从卦形的变化得出如下结果:
乾111,兑为110,离为101,震为100,巽为011,坎为010,艮为001,坤为000。
由于阳气清轻,其性自下升于上,阴气重浊,其性下沉,其性自上归于下,因此,在八经卦的上、中、下三个爻画中,下爻为“根”,上爻“干”,上爻为“末”。“根”爻的属性最终决定着经卦的属性。
由于乾、兑、离、震四经卦的首数即“根”爻数都为1,为阳,因此,这四个经卦为阳性卦。由于巽、坎、艮、坤四经卦的“根”爻数都为0,因此,这四个经卦为阴性卦。
从上可知,二进制数能够清楚地反映作为三爻卦的八经卦中,阳爻和阴爻变化的连续性,能够准确地揭示八经卦的演变规律和属性
如上所述,先天八卦描述的是事物从初生到到终了的耗散过程。从事物初生的那一刻起,这个耗散过程就随之开始了。随着耗散过程的不断进行,事物内部所蕴含的阳气(即能量)在不断地减少,并且在事物内部不断地离散开来。也就是说,事物内部阳气的耗散过程,同时伴随着离散过程。随着离散过程的不断进行,事物内部的阳气逐渐分离开来,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能量单位。
离散程度越高,则其内部的的能量单位越多,换句话说,事物内部的能量单位越多,则离散程度越高,能量耗散程度也越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事物内部阳气耗散程度的高低,与能量单位的多少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阳气耗散程度越低,则能量单位越少,阳气耗散程度越高,则能量单位越多。
地说,在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即上文所说的乾卦阶段,耗散过程尚未展开,此时的耗散程度,事物内部的阳气是浑然一体的,尚未出现离散现象,因此,其能量单位数是1。也就是说,乾卦阶段(第1阶段)的能量单位数为1。
当耗散过程进行到兑卦阶段(第2阶段)时,事物内部的阳气开始离散成为两个单位,其能量单位数为2,依次类推,离卦阶段(第3阶段)的能量单位数为3,震卦阶段(第4阶段)的能量单位数为4,巽卦阶段(第5阶段)的能量单位数为5,坎卦阶段(第6阶段)的能量单位数为6,艮卦阶段(第7阶段)的能量单位数为7。当事物发展到坤卦阶段(第8阶段)时,阳气耗散殆尽,其能量单位也,为8。
由上可见,事物内部的能量单位数和阶段序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天八卦数既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阶段序数,也可以表示事物的能量单位数,亦即量数。所谓量数,也就是。
阳性卦与阴性卦
由于阳性微细,阴气粗浊,因此,反映在八进制数中,阳性卦为小数,而阴性卦为大数。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
对应着1、2、3、4四个小数的乾、兑、离、震四个经卦为阳性卦;
对应着5、6、7、8四个大数的巽、坎、艮、坤四个经卦为阴性卦。
上面所述,即是所谓的“太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