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特点,惊蛰三侯

2020-07-13 08:13|分类:其它风水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那么“惊蛰”开始的时间是在什么节气里有哪些气候特点,“惊蛰”又是怎样划分三侯的呢快来看看相关的文章吧!

惊蛰的特点,惊蛰三侯

惊蛰开始的时间

惊蛰的特点,惊蛰三侯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惊蛰气候特点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四川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到了惊蛰,我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树苗成活率。

惊蛰三侯

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初候,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二候,仓庚鸣。庚亦作鶊,黄鸝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畱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鷙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鷙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精心推荐

老师微信: YUAE533C 去微信
点击“微信号”复制后,去微信按钮添加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