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村,算命
去过香港旅游的人,可能都听说过黄,那里不黄庙,还有个黄区。不过这次我要探访的不是,而是下面这间位于广州芳村的黄祠。
广州芳村黄祠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约年,光绪三十年重建,曾经香火鼎盛,在广州、珠三角一带享有盛名。农历新年的庙会期间,跟随着那些前来上香祈福的信众,我来到此处,寻找“奇石羊”。
刚进祠门,就能看到这块石碑,上刻“金华分迹”四字。原来黄是东晋时代的浙江金华人,而芳村花地的黄祠是岭南地区最早供奉黄的祠庙,所以叫“金华分迹”,而黄祖庙,自然就在浙江金华了。
碑的另一面,刻着“普济坛”。黄曾赠医施药,普济众生,所以黄祠又称普济坛。
再往里走,看到不少信众在围着一个铜塔香炉转圈,边走边摸悬挂的铃铛。不用说,这也是“祈福”的一种方式。你没办法找到人,其实只要前面有人这样做了,后面的人也会跟着做。
还是这样比较“直观”拿起朝着水池中的三足金蟾投去,如果你能砸中金蟾口含的铜钱,嗯,今年的运气不错。
沿着石阶往上走去,很快就走到高耸在台基上面的黄主殿前。巍峨的大殿里,供奉着这个祠庙的主神黄。
黄本名黄初平,以赤松子为号,因此常被称为赤松黄。最近一直在读一个有趣的老外写的书,他以赤松居士为号
大殿前的香炉是信众的上香祈福之处。香炉快插满了,就有人来收走还没燃尽的香,让出空位给新上香的人。
有信众拿手链放在香炉之上熏一熏,这样做或许能沾上一点黄的灵气完大殿,探寻之旅才真正开始。我按照行前所查资料的指引,绕到后院来。前面说过,芳村黄祠建于晚清,不过到了年该祠就已遭受战乱破坏。这间是年新建的。旧祠所留下来的遗迹,据说都集中在这个后院里。
这就是原黄祠遗物,残存石刻上联半副:叱羊传……。落款是光绪三十一年年,晚于史载重建的时间一年。按原联为“叱羊传晋代,骑鹤到南天。”相传黄初平本是个牧羊少年,成仙后其兄黄初起四处寻他,四十年后才得以相见,所牧羊群已化为石。于是,黄一声呵叱,又复变为羊。
这根石柱也是原黄祠遗物,刻有“洞中别有乾坤四围烟雨云山尤增胜筑”,应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以四围指四周,古语常用,现今尚保留在粤语之中。
在后院大殿台基处有一照壁,上面嵌着一些凸起来的字。光看这个片段你能猜到是哪一部经书幺来这是一幅用多个陶瓷烧制的立体书法字组成的道德经,虽不是古物,也算是黄祠奇趣一景。
太阳已西斜。离照壁不远处,又发现一个人群处,大家纷纷低头聚在一起不在找宝贝。
原来这里有一口药仙井。黄又称药仙,擅长医术,云游四方时曾救治百姓,免受瘟疫之苦。字缝里塞的和小额纸币,应该是百姓对表示的感谢吧。
井水虽然发黄,但祈福在于心诚,不敢喝,洗洗手还是可以的。而且水中似乎有某种矿物质的微小颗粒,洗完之后会附在手上,在下还会发亮。这时候你抚摸一下,会觉得双手的皮肤比以前润滑了,也不是不是心理作用。
至此,我已走遍了黄祠,但资料中所说的“奇石羊”还没有现身。我去问了几个虔诚地在烧香的信众,他们也都说不有这么个“宝贝”。
我只好回到大门口,问一位验票的工作人员,这里是不是有一只石羊,有,的位置不详,应该就在东西两个侧院里。我又走了一遍,只看到这个“寿福”石和一棵芒果树。
没办法了,我只好壮了壮胆跑去问祠里的道士。“石羊石。”那位道士的北方方言口音虽然很重,但我还是听明白了。难道那半块石碑就是我要找的“石羊”结束了幺不甘心,又在后院里转了一圈,发现了一块有那么一点像羊的。这是不是就是“奇石羊”呢有等黄显灵时,对它呵叱一声,才能够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