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穷养儿富养女,是男孩需要承担的家庭和社會责任,因此需要穷养来磨砺心性;女孩则成长为一名大家闺秀,需要富养来帮助她见识和气质,这样长大后才不会被外面的花花所迷惑。
这种认知看起来颇有道理,而我则要说:穷养儿富养女是一种不完全科學的方式。我将从三个角度来:一、为穷养儿富养女不科學;二、金钱观在中扮演样的角色;三、在中比金钱观更重要的是。
科學的是尊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
穷养儿富养女的论据是:穷养出来的男孩会刻苦勤俭,形成坚毅的个性;富养出来的女儿见多识广,更具风范是穷养儿富养女的理念。
然而事实真的这种传统认知吗男孩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施以穷养的方式,从小没有可以支配的零花钱,时常被同龄人嘲笑和排挤,逐渐形成自卑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下,男孩无法理解父母对其的方式,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成年之后,不仅和父母关系冷淡,而且一旦有了金钱,就会报复性地花销,以此来弥补童年时期的缺失。
而被施以富养方式的女孩,也不见得出落成父母心中大家闺秀的样子。因为金钱来得过于容易,从小条件过于,踏入社會后方才发现缺乏能力。不仅对于花花没有足够的抵抗力,相反养成了依靠他人的习惯,更容易被能提供物质条件的另一半所吸引。
为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其原因,穷养和富养这种粗暴的二元划分方式,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即无论孩子性别如何,他们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现代的一个基本原则就在于,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每个个体的个性和发展。除了性别之外,孩子的性格秉性相差。如果孩子本就不太自信,还苛刻地穷养,自然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而如果孩子本身就习惯大手大脚,还继续选择富养,无疑是助其变得骄奢。
所以,穷养或富养该成为培养孩子的切入点,二元论、非即的划分,并不是对待的好方法。根据剑桥教授的研究,从包括自信、抗逆、乐观、意义、成就、人际关系等这些多元角度培养孩子,才是根本。
尽早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是重要的
现代社會让不同阶层的孩子可以坐在同一间教室上课,这是一种进步,同时也带来问题。即使采取了措施淡化学生之间的贫富差异,但依然阻止不了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来攀比。
如若一个穷人家庭,拼命富养女儿,给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就能培养出高贵典雅的气质吗家庭的穷其,在富人家庭面前依然捉襟见肘。越是给女孩提供的条件,越是让她发觉自己和真正富有家庭的差距。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孩子从岁起就对物品产生,而家长的合理的控制,比如时候同意买,时候拒絕买,对孩子自控力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对孩子学习控制以及用自身努力去达成想要的目标,都有很大关系。
另外有不少研究文献也提到说,应该提倡孩子在家中自己的小基金,参与到家庭金钱支配中,提早就有一个意识在,而且青少年时就有对于金钱的才会有准备、更合理。
在富人家庭中,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让他们明白,父母的钱也是来之不易。家庭富足可以给孩子提供的机会,但更要通过,让他们正视金钱。良好的家教,应该既能让他们认清金钱的力量,同时又不被金钱所腐蚀。金钱需要通过劳动去获取,即使对方没钱,也不能轻视对方,这些都是需要及早传授给他们的道理。
穷人家庭则既不要强装富裕,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倒苦水。要让孩子相信,美好的明天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而不是通过父母的给予。与此同时,可以鼓励他们与家境良好的孩子交往,在与不同阶层孩子的交往中建立自信,不为金钱所动摇。
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都有不同,家长需要认清客观事实,根据自身条件实施不同的方式。无论是穷是富,应该让孩子沾染成年人世俗的眼光。
比起穷富,关心和爱更重要
家庭最重要的一环,是让孩子感受到
孩子不是养一株盆栽,根据自己想要的方式修修剪剪,而是要发掘孩子擅长的部分,弥补孩子性格中的弱势。
如果家长无法耐心地与孩子交谈,无法和孩子畅快地沟通,仅仅从经济条件上满足或克扣孩子又有何作用呢能娇纵,穷养的儿子也会自卑。
家长在孩子的童年期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想要培养性格坚韧的男孩或秀丽端庄的女儿,首先应该在自身修为上下夫。如果父母本身大手大脚,毫无勤俭节约的习惯,即使穷养儿子,又凭让他学会刻苦勤俭呢有对孩子关心爱护,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从中学习。仅仅通过对物质条件的把控来培养孩子的性格气质,只不过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