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寿终

2020-09-18 18:11|分类:八字算命

算命寿终,寿终

“寿终正寝”不仅是一个亡的婉辞,而且还是一个美称,形容老年人尽享天年,然后在家中自然亡,没有经过任何疾病的折磨。

刘熙释名•释丧制:“老曰寿终。寿,久也;终,尽也。生已久远,气终尽也。”活到了人生之气的自然尽头,即谓“寿终”。活得长寿是人的理想,民间俗语中有一句话叫作“五福临门”,“五福”中有两福都跟有关。

何为“五福”出自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第YI福就是“寿”,孔安的注解很有趣:“百二十岁。”要活到一百二十岁才能称“寿”!

民俗fu号中的“寿”

古人将分为上、中、下三寿。庄子盗跖篇中说:“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孔颖达在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所作的正义中说:“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一百二十岁是人活得的年寿,因此就用这个的年寿来比喻“寿”。再活得可就过分了,三时期嵇康在养生论开篇就写道:“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第贰福是“富”,富有;第三福是“”,孔安解释说“无疾病”;第四福是“攸好德”,“攸ō”是“所”的,“攸好德”即所爱好的是美德;第五福是“考终命”,“考”是老、年龄大的,孔安解释说:“各成其短长之命以自终,不横夭。”按照其天然的长短自然亡,没有发生意外早的情况。

“五福”中的“寿”和“考终命”都跟有关。高寿既是古人的追求,也是的福气,所以按照古代的礼节,活到八十岁以上寿终正寝的,送礼不用白布,而是用红色的挽联和红色的帐子,称为喜丧,丧事当作喜事办。

值得注意的是,“五福”中最初并没有“贵”,直到东汉学者桓谭的新论辨惑篇中才出现“贵”的说法:“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可见在大一统的集权制度出现之前,人们并不以做官为福,“大福大贵”的叫法是后来的事,“福寿双全”才是上古时期人的追求。

民俗fu号中的“福”

那么,“正寝”又是呢人以为的睡去的来,“正寝”是指一处的场所,这要从古代D王的宫寝制度说起。

古代D王的宫寝制度称作“六寝”。据周礼记载,周代有“宫人”一职,职责是:“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共王之沐浴。凡寝中之事,扫除、执烛、共炉炭,凡劳事。”“井”是漏井,“匽ǎ”是让污水秽物流入的坑池,“蠲ā”是清洁之意。

郑玄注解道:“六寝者,路寝一,小寝五。”“六寝”包括一座路寝和五座小寝。其中“路寝”又叫“正寝”,“路”不是指路边,而是“大”的,凡是君所居之处或使用的器物都用“路”来形容,比如“路车”即君乘坐的大车,因此“路寝”又叫“大寝”,汉始称为“正殿”,乃是天子或诸侯议事的地方。这就是“正寝”一词的由来,原指天子、诸侯治事的正厅,后来凡是房屋的正厅或正屋一概都泛称“正寝”。

所谓“小寝”,就是天子或诸侯的寝宫,是休息的地方,因此又叫“燕寝”;“燕”逸、安乐之意,“燕寝”意为闲居的寝宫。

陵寝的神道

礼记玉藻中了一段生动的上早朝的情景:“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辨色”指天色将明,能够辨认出东西的时候,当然就是。的时候,群臣从王宫的正门入朝;日出之后,君出来巡视一番,然后退到“路寝”听政;再然后派人出去巡视一番,大夫退了之后,君才能退到“小寝”,脱去朝服休息。

因此,“寿终正寝”不是并列或承接关系,而是“寿终寝”的,指年老时在家中的正屋逝世。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十中曾辨析过为何要“寿终寝”:“古所谓路寝,犹今言正厅也。故诸侯将薨,必迁于路寝,不于妇人之手,非惟不渎,亦以絕妇寺矫命之祸也。”原来,古时诸侯后,不能停尸于小寝,因为这是休息的地方,诸侯的妃嫔和近侍们都在此地,容易矫诸侯之命以干涉朝政或继承人,因此要“迁于路寝”;议事的地方是士大夫们之处,可以杜宫之祸,此之谓“不于妇人之手”。

清末平步青在霞外捃ù屑一书“正寝”条中说:“近世文集中鲜云正寝,而讣告则必云寿终正寝,据放翁说,则二字不可率用。”“不可率用”的原因在于今人早已经不明白“正寝”一词的本义,而是将它泛用,用来形容人的“寿终正寝”了。

“寿终正寝”还有一种表述方式叫“老牖下”。左传哀公二年载:“简子巡列,曰:‘毕万,匹夫也,七战皆获,有马百乘,于牖下。群子勉之,不在寇。’”这是晋和郑开战前夕,晋的卿赵简子巡视,拿普通人毕万为例,说他虽是一介匹夫,但是跟随晋献公征战,七战都有,被封为百乘之地的卿,而且“于牖下”。赵简子鼓励将士们努力,未必就会在战场上。

算命寿终

福寿花钱

杜预注解说:“于牖下,言得寿终。”为“于牖下”就意味着寿终正寝呢文解字:“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解释说:“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这是说:“牖ǒ”是开在墙上的窗,“窗”是开在屋顶的天窗。段玉裁又说:“古者室户有牖,牖东户西,皆南向。”古时房屋坐北朝南,门在西,牖在东,当然也都朝南,便于照射进来。北墙上开的窗叫“向”,不过也有叫“北牖”的。

古时病人卧床,通常要在北牖之下,后才迁到南牖之下,即郑玄在为仪礼士丧礼所作的注所说:“疾时处北墉下,而迁之当牖下。”“当牖”即南牖。这是为了便于“沐浴而饭含”。“饭含”是丧礼,用珠、玉、贝、米等物纳于者之口,这就是所谓“饭于牖下”。然后是以下一系列仪式:小敛沐浴、穿衣、覆被,大敛将尸体入棺,殡停放灵柩,祖祭礼,才是下葬。

在自己家里,“饭于牖下”,因此“牖下”、“于牖下”和“老牖下”都借指寿终正寝。同时,因为寿终正寝属于自然亡,因此“老牖下”又用来比喻终生碌碌无为,比如梅第四十七回:“大丈夫生于,桑弧蓬矢,不能邀游天下,观之光,徒老牖下,无益矣。”古孩儿出生后,要用桑木作,蓬草作箭,射天地四方,表示男儿志在四方,这就叫“桑弧蓬矢”,否则白白老牖下而毫无益处。

本文选自许晖所着古人原来是这样说话的!,青岛出版社年月出版

“兰阇”是青岛出版集团旗下人文艺术图书,致力于一种融合当代感与现代意味的图书美学,寻求知识与艺术的相互滋养;关注经典文化、民间艺术、影像语言,关注传统的当代表达和学术的大众传播。文字、未经允许,请勿。内容请兰阇:兰阇

精心推荐

老师微信: YUAE533C 去微信
点击“微信号”复制后,去微信按钮添加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