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算命教你算命小知识!有缘者收藏!
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fu号。
我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fu,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fu号。对古代的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fu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D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有帮助,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初期用诞生时间来纪年兼或使用公元纪年,以后采用公元纪年。
十二时辰详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时辰。北京时间时至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贰个时辰。北京时间时至时。
寅时平旦,又称、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时至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时至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时至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时至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时至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时至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食至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是至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时至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时至时。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我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預測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出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倘若说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是我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學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學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會学等诸多科學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广大了。
五行数理
金一
木二
水三
火四
土五
五行方向
金主西方
木主东方
水主北方
火主南方。
土中央
五行天气
金燥
木风
水寒
火暑
土湿
五行颜色
金白色
木青色
水黑色
火赤色
土
五行身体
金皮、鼻孔、肺脏、大肠。
木筋、眼睛、肝、胆。
水骨、耳朵、肾脏、膀胱。
火脉、舌头、心脏、小肠。
土肉、嘴巴、脾脏、胃。
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强木得火,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土弱逢木,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能生木,木多水缩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强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弱遇火,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土:土旺得木,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变;强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弱逢土,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强金得水,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缩;强水得木,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火弱遇水,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的对立和消长是的基本规律。
学说认为,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应象大论说“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本身就是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的属性来划分,但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属性,并不是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可分性。
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四个方面。
在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学说的思想。学说被用以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
一对立制约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双方时刻都在相互对立的状态中相互制约着。如寒凉与温热,水与火相互对立;同时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凉可以降低高温,水可以灭火,火可以蒸化水液等。温热与火属阳,寒冷与水属阴,这就是之间的相互制约。双方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就人体的正常生理能而言,能之兴奋为阳,为阴,兴奋制约,制约兴奋,兴奋与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人体能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二互根互用
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或阳任何一方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兴奋属阳,医|学搜集整理属阴,无兴奋就无所谓,无也就无所谓兴奋。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学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互根”。
的互用是指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主动属阳,血主静属阴,气能生血、行血,血能载气、养气。故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