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算命,西安
何绍基画像清湖南省博物馆藏
一代鸿儒
终以翰墨著称于世
何绍基,字子贞,号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乃清代重要书家,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少时即濡染家学,自喻“架上三万签,经史任所取”。观其一生,博洽多闻,立德、治学、从政、论艺皆有所长,且互为相通。他勤政爱民,为官刚正不阿;他潜心学问,治小学、好诗文、精于书道;他授业讲学,所到之地,文教蔚兴。不愧晚清名臣曾藩如此评价:“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礼仪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行书集争座位帖字长联何绍基无年款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疑嶷、三涂、太室、紫阁、终南,直到上京地;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家。
斗南仁世兄属,绍基集坐座位帖字
何绍基在一个碑学勃兴的时代,无论商周金文、刻石,还是六朝墓志、唐人碑版……皆为世人所重。在人人崇碑的风气下,何绍基的智慧就在于他能兼收并蓄、融汇碑帖、各取所长。所以他的字既有北碑沉郁雄强的力感,又有南帖潇洒飞动的神采。为何绍基的取法
苦雨喜晴书稿何绍基
清咸丰五年年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释文:风声招不来,雨声麾不去。三年游漏天,此漏未尝遇。我屋十余间,笑啼环妇孺。移踏时苦烦,颓墙夜尤怖。长街成断港,水急无处注。何况洼下区,波澜没荷芋。南望新津桥,北望赵家渡。人有其鱼殃,田庐尚遑顾属祷以步。一日清风生,二日愁霖住。三日大开朗,初阳红满树。想见郊野中,昂头仰羲御。诚求宜获应,讴颂传行路。却闻渝涪间,仍多苦旱处。米价日腾跃,民气尚焦遽。久用兵,农器无时铸。吾蜀幸安晏,征索烦财赋。天时乃若斯,每饭屡投箸。苦雨喜晴作时乙卯六月廿六猿叟草
宦海
心存诗意与远方
何绍基从岁开始专意科考,数年未中。直到岁时才中榜湖南解元,本来殿试有望夺魁,但最终因“语疵”降为二甲第八名。在京十年,尽管政绩不凡,但何绍基始终未得道光皇帝的提拔和重用。道光二十六年,时年岁的何绍基进书欲为三品以下大臣作传,遭到上司穆彰阿的严词拒絕。性格刚烈的他便即日辞去史馆提调一职。待咸丰帝登朝,经人保举,何绍基得皇帝两次召见并委任为四川学政。他深感皇恩,并依圣谕,对“地方一切情形,访查具奏”。不过,言多必遭小人陷害。任期不足四年,即被朝廷削去官职,从此絕意仕途。
重谒三苏祠诗稿册何绍基
清咸丰五年年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释文:眉州初来时,快雨夺奇热。今乘春和来,一雨寒过雪。新水涩未生,苦竹暗成列。荔子稚难花,柏干冻似铁。回思全蜀游,江山粗可说。惟有三苏祠,时时梦魂结。翩然复戾止,一慰两年别。三子如有灵,为我屐齿折。今人友古人,古贤友来哲。定知象外交,非从今古别。
求友半生勤,多闻与直谅。遍交当时豪,神志渐夷旷。区区尚友意,遥集千载上。顾于雪堂叟,意气尤相向。入世轻一叶,落笔追万状。胸中虽坦平,形骸成放浪。今欲一敛之,何处乞师匠。老泉肃而整,颍滨静且壮。是可药吾偏,重来副微尚。
兴也以诗颂,哀亦以诗叹。何绍基的满腹经纶与文采飞扬始终在他的诗词中倾泻、流淌。被罢官后,他写苦雨喜晴心系民间凄苦,游碑林时,他作中兴颂诗激赞鲁公忠义。他以一个学人、诗人和读书人的视角,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一生的行迹,尽收于诗钞之中。展览展出了清同治六年出版的草堂诗钞,以及之后出版的草堂文钞,再现了何绍基作为宋诗派的中坚力量。而他在诗中所提及的诸多次游历与远行,也将以多媒体的形式为观众生动展现。
致雨舲和拙诗兼和坡公海市篇诗册何绍基
清咸丰七年年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释文:肯与浮世争啬丰,道人语我生灭性,尘境渐露新磨铜。还将蠡见重叩请,大言静听泱泱风。
人生往事过眼空,三四十年真梦中。回思冠岁侍蜺节,学造险语投鲛宫。道光癸未随侍先公登蓬莱阁,有观海诗。于今望洋已却走,自甘老孏工。先生卓然道战胜,诗力如虎书如龙。噫余辇下久留滞,纷纷坛坫连群雄。河海各异量,工拙岂问通与穷,性光果与融。闭门幸有弄,扶床作赋怜阿钟。大孙钟曾作赋,颇有奇气。寻梅渐作岁寒计,盼雪又祝来年丰。谬期陶铸到多士,自愧鲁钝如顽铜。衮衣归来定何日。
雨舲先生赐和拙诗,兼和坡公海市篇,见柬走笔奉答,即请教定。绍基拜寄草。
群贤纷纷承其衣钵
何绍基熔铸百家,开宗立派,成为碑动中第YI位的践行者。他的书学对后世书坛以及湖湘文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湘军将领左宗棠、湖南旺门谭延闿、地方大儒王闿运、民初“南曾北李”之曾熙、清,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他们的书法,皆从不同角度传自何绍基衣钵。
诗稿横披何绍基
清同治元年年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归舟十次过浯溪,两番手拓中兴碑。细观笔势虽壮阔,中有细筋坚若丝。咸丰辛亥旧题在,时方失恃悲孤儿。次年持节使蜀西,剑州刻如饥鹤栖。剑州有此碑,字差小,即从浯溪本翻出者。既无真墨本上石,何事展辗转钩摹为,惟有平原吾所师。次山雄文虑泯灭,公伟其人乃与挥。当代伊谁敢效法,宋贤形似弱且危。涪翁扶藜冻雨里,但感元杜颂与诗。公书固挟忠义出,何乃啬不赞一词,佳墨名楮纷相随。书律深处愿详究,拓本成堆吁足悲。
同治元年正月廿三日,于桐轩大令陪游浯溪,言杨海琴太守方有重修之议。廿五日至海琴郡斋,酒间谈中兴颂碑有作,用山谷韵。道州何绍基。
永州之石无一顽,斯岩况近璧流环。春寒喜见草全碧,秋晚遥知林尽殷。癸丑蓬樵好诗画,生儒菊日共跻攀。使君爱士希前哲,每挈吟流叩藓斑。
三月十四日,海琴招游华阳岩,余藏王蓬心九日万石山登高诗画册,即其处也。
岳麓书院历经而弦歌不絕,自北宋兴建至清朝末年,学脉延绵,是湖湘文化得以承继的重要原因。展览展出了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坦斋邀请何绍基为其父母合葬墓书写的泉山墓表,以及何绍基为贺欧阳坦斋七寿所作的楷书七言联。欧阳山长执掌岳麓书院年,其门生有曾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他的喜好,对于湖湘诸生而言无疑也是一种浸染。齐白石岁前写何体行书,曾熙的篆隶皆源自何法神髓,清在其艰涩遒劲的基础上强调了颤笔的动作,谭延闿则在颜体的取势中找到了近世的楷模。展览以何绍基为引,贯穿了多位书家,希望能够以此个案梳理出湖湘一带的文化传承体系。以期抛砖引玉。
写黄庭内景玉经何绍基
清道光二十三年年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楷书洁园记屏何绍基
清同治四年年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
洁园记
自余少壮来,即遍交天下士,深衷笃行及魁庞奇玮英辨博识之伦,靡不谐际,要以一清彻骨为最胜流,然何其罕遇也。盖一清彻骨者,其性必定,其度必冲,其见事必豫,其任事必果。于升沈得失利害毁誉之来于前,不以浇其自得之天固宜,其构之难也。不意垂老之年得之丁君雨生。余薄游江南,沿缘至沪渎,君任苏松太道,例驻上海道署。西偏有隙地,乃创葺园屋疏。池迭石环,莳花竹。玲珑其峰,粲蒨其容。构一小楼甚高,可眺黄浦江及吴淞口防海之形势。适逢太夫人八旬有四介雅之辰,各工告成,乃洗觞燕客。客之称祝者,自诗文联语外,酒脯浮仪,概从屏谢。
履既集,肃肃雍雍,采服绚春,花光照夜。余以年齿,推排为众宾长。三爵而后,嬉娱绾绰,纵所谈饫,诸君乐而和之,所以联主客之欢,知北堂闻之为一笑也。君举酒相属曰:“园宜有名,奚以教我。”余起应曰:‘取洁白戒养之意,名之洁园可乎善。”夫洁之为义,亦博矣,蠲欲厉操怀忠抱壹,所以报恩而拯民命者,举莫能外焉,岂独为养亲哉。推本言之,莫重且先于此耳。君由牧令起家,以廉朴干劲超擢是职。江海汇流,华夷杂厕,而外贪谋不戢,名为懋迁,意在蚕食。君虽以礼貌优容至有关地方辟戚者,持议侃侃。每以去就争之,夷人为之夺气,非胸中皭然不滓而能之乎,刊落划涤。特于兵燹之余,勤搜典籍,兼及金石文字,时与一二劬书耽古之士,摩挲赏析。以余之癖嗜也。示以目录,贻之珍本。曰是当公之好学人也。非其体素储洁廓然虚,公之自然流露者乎。夫洁者,清之表也。清者,洁也。余所谓一清彻骨者,固不尽于是而是,亦足以觇矣。朋友之道,贵相规勉,今将誉之而已。耶夫!甘能受和,白能受采,既清且洁。学以浚之,才以扩之,根所性而益大厥,施位业方隆所以。佐中兴之猷,增慈闱之庆者,庸可量哉。既榜书于园门,复为题:“百兰山馆”四字于别斋。盖馨膳之暇,好艺兰,露叶风葩,多至百余本,亦其志洁行芳之微尚也。夫同治四年立夏先五日,道州何绍基撰并书。
钤印:“何绍基印”朱文方印、“子贞”白文方印。
行书苏轼跋韩退之送李愿序